跳到主要內容區
 

學生學習社群募課FAQ

Q1:學生學習社群募課如何實施?
A:學生學習社群募課的執行規範如下:
1.聚會時數要求:每學期至少舉辦36小時以上 之實體活動,聚會地點以校內為原則,活動訊息可透過海報張貼公告,以吸引更多學生參與。
2.活動形式:可採專題講座、讀書會、經驗分享等方式進行。
3.召集人責任:需負責帶領社群成員執行活動,並統整成果資料。
4.期末成果繳交:包含成果競賽簡報、活動紀錄表、簽到表、成果報告、個人自評表及A1尺寸(高84公分*寬59.4公分)的成果海報(PDF電子檔)。
5.義務參與:社群成員需參加教學發展中心舉辦之研討會或成果發表會。
6.成果影響未來補助:成果報告與執行情形將作為未來申請社群補助與審核之依據。

Q2:學生學習社群募課的成果報告需要繳交哪些資料?
A:期末需繳交以下文件:
1.活動紀錄表(至少36小時,紙本與電子檔)。
2.每場活動的簽到表(至少36小時,紙本)。
3.成果報告(紙本與電子檔)。
4.期末個人自評報告(紙本與電子檔)。
5.A1 尺寸(高84公分*寬59.4公分)成果海報(電子檔 PDF)。
6.成果競賽簡報(電子檔)。"

Q3:學生學習社群募課相關資訊可在哪裡查詢?
A:可至「教學發展中心」網站((https://ctld.usc.edu.tw/)查詢:
教學發展中心網頁 → 學生學習輔導 → 學生學習社群募課 → 表單辦法下載

Q4:學生學習社群募課,如果執行過程中遇到瓶頸,無法繼續進行該怎麼辦?
A:建議按照以下步驟處理:
1.與指導老師及組內成員討論目前的問題與可能解決方案。
2.如經評估仍無法繼續執行,需於當學期第9週結束前提出申請,並簽署「放棄切結書」,放棄後將不予補助經費。

Q5:學生學習社群募課的補助經費何時發放?如何領取?
A:經費發放機制如下:
1.依據本校「學生學習社群募課推動要點」,成果報告繳交後,經審核確認,原則上於學期末後發放。
2.經費將以匯款方式發放至社群召集人帳戶(如非彰銀帳戶,將扣除30元手續費)。
3.執行過程中的支出需先自行墊付,無需留存發票或報學校統一編號。"

Q6:學生學習社群募課的補助經費上限是多少?
A:每組約可獲得7,000元左右,實際金額將依當學期經費分配進行調整。

Q7:若學生學習社群募課發表會當天有課程衝突,該如何處理?
A:發表會當天將依簽到紀錄申請公假,但未到場者將不予請假。

Q8:學生學習社群募課通過學分跟拿到執行經費有關係嗎?
A:執行經費與學分修習 無直接關聯,獲補助學生不影響學分認列。

Q9:學生學習社群募課的社群活動 (聚會) 是否可以採線上方式進行?
A:原則上需採實體聚會,除非有特殊需求,否則不開放線上會議。

Q10:學生學習社群募課學分認列標準為何?
A:學分認列方式如下:
1.期末成果發表競賽由通識教育中心教師參與,評審競賽表現及書面成果報告。
2.通過審核的社群,於次學期選課時,由通識教育中心統一加選指定課程:「自主學習募課—OO 領域」,並直接認列2 學分(不計分數)。"

Q11:學生學習社群募課的學分認列領域如何決定?
A:通識教育中心教師將於期末學分審核會議中,根據學生執行狀況決議。
如社群執行過程與原申請領域不符,通識教育中心與審核老師有最終修改權。

Q12:若學生學習社群募課學分通過,但我已修過該領域,該怎麼辦?
A:若已修習該領域,此次認列的自主學習學分將改為 一般選修學分。

Q13:學生學習社群募課學分足夠,不需要加選該學分,是否可放棄?
A:可於「學分抵認同意書」上勾選「不同意加選」,即可不認列該學分。

Q14:學生學習社群募課學分認列相關注意事項
A:
1.自 111學年度第2學期起,募課學分最多僅能認列2學分。
2.大四學生(含延修生)、進修部、研究所學生注意:
若不需認列學分,且學分計費(未滿10學分者),請於學分確認抵認同意書中勾選「不同意認列」。
若通識教育中心已加選學分,欲退選者需於規定時間內至註課組辦理退選,後續結果由學生自行承擔。
3.學分計費相關規範請參閱:
教務處註課組網站(https://regcurr.usc.edu.tw/) → 法令規章 → 註冊相關法令 → 《實踐大學學則》
財務處網站(https://acc.usc.edu.tw/)→ 學雜費專區 → 法規與標準 → 學雜費收/退費標準"

Q15:學生學習社群募課有任何問題,該如何聯繫?
A:Email:cdt@g2.usc.edu.tw
電話:(02)2538-1111分機 2611
週一至週五08:00-12:00、13:00-17:00

瀏覽數:
登入成功